◆培養目标
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立足國家文物保護事業需要,面向區域社會發展需求,服務文化遺産事業,以曆史學、考古學為基礎,以現代科技為支撐構架,培養既掌握文物保護與修複所必需的文史、數理化等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,又掌握文物保護與修複技術的方法步驟及實際操作等基本技能,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。
◆專業簡介
文物保護技術屬于文理交叉、理工滲透,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的新興專業,涉及到文物學、博物館學、考古學、曆史學、生物學、化學及物理學等多個學科,為文物的預防性保護、修複和維護提供技術支持。經過系統的學習,使專業學生熟悉國家關于文物保護的方針、政策,掌握文物保護的學科理論、研究方法、先進技術和現代科技手段。
◆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
四年、曆史學學士學位
◆專業特色
以立足臨汾、面向晉南、輻射山西及黃河中遊為發展定位,形成“厚基礎、寬口徑、重技能、求創新”的培養理念,注重文理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,結合地域特色,聚焦于“考古現場保護”“銅器文物保護與修複”“漆木竹器文物保護與修複”三個方向,采用“教學研政用”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,優化課程體系,強化學生技術能力。校内建有成分分析實驗室、儀器分析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,校外與社科院陶寺遺址考古隊、臨汾市博物館、晉國博物館、丁村遺址等10多家文博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,為學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。
◆核心課程
中國考古學通論、中國古代史、博物館學基礎、文物學、文物保護基礎、文物保護材料學、文物保存環境概論、文物生物病害與防治、無機與分析化學、有機化學等。
◆畢業走向
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考古研究機構、博物館、文化遺産管理機構、修複公司等從事文物管理、保護、修複以及管理、研究等相關工作,此外還有藝術品修複、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、行業出版部門、教育單位、文化旅遊、文化創意領域等就業方向可供選擇,亦可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或國外交流深造。